理性召回一大步 長城主動召回的警示意義
12340輛,哈弗H6,召回。6月25日,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長城汽車)的這則召回信息,讓車主們又一次看到了自主品牌在召回問題上的勇于擔當。在此前的2011年,因使用了錦湖的問題輪胎,長城汽車也召回了4685輛轎車。
“自主品牌一小步,理性召回一大步”。長城汽車的主動召回,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民族企業(yè)敢于擔當?shù)挠職夂拓熑?,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民族車企的日漸自信和成熟。”一些網(wǎng)友第一時間留言,力挺自主品牌汽車召回。
我國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已有8年了。8年中,汽車召回總是伴隨著許多不和諧的聲音。媒體將其總結為“三大怪象”,即召回比率低,自主品牌召回少于進口和合資,口碑好的車輛召回次數(shù)多,特別是對于自主品牌的遲緩行動詬病不斷。以2011年為例,當年美國汽車銷量為1278萬輛,實施召回593次,召回總量達到1547.26萬輛。而中國當年汽車銷量1850萬輛,但召回次數(shù)僅為85起,召回總量182.7萬輛,其中自主品牌汽車全年僅召回1萬多輛。顯然,造成這種巨大“反差”的結果,并非是因為國產車品質更過硬,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但認識上的誤區(qū)是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首先,是車企本身認識有誤。他們認為主動召回只會給企業(yè)造成負擔,增加成本,而且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。另外,還可能因此受到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質疑,影響銷量。殊不知,在汽車產業(yè)成熟的發(fā)達國家,主動召回已是慣例。據(jù)J.D.Power亞太公司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,近幾年,豐田、本田、日產三大汽車廠商基本囊括了各個細分市場銷量的榜首,但他們的召回數(shù)量同樣也是中國最多的。
其次,是社會的偏見。有人誤認為被召回的產品肯定品質不好,由此以偏概全,全盤否定企業(yè)產品;有人甚至在出現(xiàn)問題時行動過激,提出過高要求,打擊企業(yè)主動召回的積極性。其實,召回并不等同于產品質量不合格,國際慣例表明,召回是企業(yè)對于“瑕疵產品”,即符合企業(yè)生產標準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的產品的“主動作為”,是企業(yè)對產品可能存在缺陷問題的一種負責的態(tài)度。
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上的誤區(qū),致使我國汽車召回一直存有阻力,在召回的順序上也一直按照“政府點名、媒體促動、消費者維權、企業(yè)召回”這樣的顛倒程序進行。一些隱瞞缺陷、消極“抗召”、私下調解等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,甚至出現(xiàn)了一些外資企業(yè)玩花樣,采取“差別對待”的方式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說,長城汽車的主動行為與其說是一次召回行動,不如說是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次練兵——特別是在已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的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有望在年內出臺前夕——對于正在成長中的自主品牌來說,其警示意義更加凸顯。
警示之一:承認差距,尊重召回。由于歷史原因,我國汽車工業(yè)相對落后,確有改善空間。同國外上世紀60年代就建立的召回制度相比,我國在2004年才開始進行汽車召回,法治建設也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。因此,承認差距,尊重召回,才是樹立信心,樹立品牌,贏得消費者信賴的根本。
警示之二:正視缺陷,主動召回。即將出臺的《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,將使所有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——隱瞞缺陷責任、不配合缺陷調查、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,將被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%以上10%以下的罰款;情節(jié)嚴重的,將吊銷有關許可。召回是企業(yè)法定的義務,與其等待監(jiān)管部門責令召回,被動迎合,花大力氣滅火,不如正視自身產品缺陷,坦蕩面對社會監(jiān)督,及時主動召回。
警示之三:勇于擔當,帶動召回。 汽車召回不僅是企業(yè)的問題,也是一個產業(yè)問題,更是一個法律問題。作為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人,如果每個企業(yè)都能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(tài)度,用良好的心態(tài)和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對待召回,以己之力,帶動十百千,“召回文化”才能最終在中國落地生根。
警示之四:自律覺悟,理性召回?,F(xiàn)在是中國汽車最為輝煌的時期,產業(yè)在競爭中發(fā)展,也在不斷改善中前行。以日韓品牌為例,它們從弱到強,即是由于出口產品受到歐美嚴格法律限制而最終習慣于發(fā)出召回指令,從而倒逼了其質量上升。中國品牌也是如此,沒有企業(yè)的自律,沒有召回的覺悟,就永遠沒有自主汽車的新中國。
12340輛,哈弗H6,召回。6月25日,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長城汽車)的這則召回信息,讓車主們又一次看到了自主品牌在召回問題上的勇于擔當。在此前的2011年,因使用了錦湖的問題輪胎,長城汽車也召回了4685輛轎車。
“自主品牌一小步,理性召回一大步”。長城汽車的主動召回,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民族企業(yè)敢于擔當?shù)挠職夂拓熑?,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民族車企的日漸自信和成熟。”一些網(wǎng)友第一時間留言,力挺自主品牌汽車召回。
我國實施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已有8年了。8年中,汽車召回總是伴隨著許多不和諧的聲音。媒體將其總結為“三大怪象”,即召回比率低,自主品牌召回少于進口和合資,口碑好的車輛召回次數(shù)多,特別是對于自主品牌的遲緩行動詬病不斷。以2011年為例,當年美國汽車銷量為1278萬輛,實施召回593次,召回總量達到1547.26萬輛。而中國當年汽車銷量1850萬輛,但召回次數(shù)僅為85起,召回總量182.7萬輛,其中自主品牌汽車全年僅召回1萬多輛。顯然,造成這種巨大“反差”的結果,并非是因為國產車品質更過硬,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但認識上的誤區(qū)是重要的因素之一。
首先,是車企本身認識有誤。他們認為主動召回只會給企業(yè)造成負擔,增加成本,而且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。另外,還可能因此受到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質疑,影響銷量。殊不知,在汽車產業(yè)成熟的發(fā)達國家,主動召回已是慣例。據(jù)J.D.Power亞太公司中國新車質量研究報告,近幾年,豐田、本田、日產三大汽車廠商基本囊括了各個細分市場銷量的榜首,但他們的召回數(shù)量同樣也是中國最多的。
其次,是社會的偏見。有人誤認為被召回的產品肯定品質不好,由此以偏概全,全盤否定企業(yè)產品;有人甚至在出現(xiàn)問題時行動過激,提出過高要求,打擊企業(yè)主動召回的積極性。其實,召回并不等同于產品質量不合格,國際慣例表明,召回是企業(yè)對于“瑕疵產品”,即符合企業(yè)生產標準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的產品的“主動作為”,是企業(yè)對產品可能存在缺陷問題的一種負責的態(tài)度。
正是由于這些認識上的誤區(qū),致使我國汽車召回一直存有阻力,在召回的順序上也一直按照“政府點名、媒體促動、消費者維權、企業(yè)召回”這樣的顛倒程序進行。一些隱瞞缺陷、消極“抗召”、私下調解等現(xiàn)象時有發(fā)生,甚至出現(xiàn)了一些外資企業(yè)玩花樣,采取“差別對待”的方式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說,長城汽車的主動行為與其說是一次召回行動,不如說是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次練兵——特別是在已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的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有望在年內出臺前夕——對于正在成長中的自主品牌來說,其警示意義更加凸顯。
警示之一:承認差距,尊重召回。由于歷史原因,我國汽車工業(yè)相對落后,確有改善空間。同國外上世紀60年代就建立的召回制度相比,我國在2004年才開始進行汽車召回,法治建設也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。因此,承認差距,尊重召回,才是樹立信心,樹立品牌,贏得消費者信賴的根本。
警示之二:正視缺陷,主動召回。即將出臺的《條例(征求意見稿)》,將使所有車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——隱瞞缺陷責任、不配合缺陷調查、經責令召回拒不召回的,將被處以缺陷汽車產品貨值金額2%以上10%以下的罰款;情節(jié)嚴重的,將吊銷有關許可。召回是企業(yè)法定的義務,與其等待監(jiān)管部門責令召回,被動迎合,花大力氣滅火,不如正視自身產品缺陷,坦蕩面對社會監(jiān)督,及時主動召回。
警示之三:勇于擔當,帶動召回。 汽車召回不僅是企業(yè)的問題,也是一個產業(yè)問題,更是一個法律問題。作為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人,如果每個企業(yè)都能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(tài)度,用良好的心態(tài)和敢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勇氣對待召回,以己之力,帶動十百千,“召回文化”才能最終在中國落地生根。
警示之四:自律覺悟,理性召回?,F(xiàn)在是中國汽車最為輝煌的時期,產業(yè)在競爭中發(fā)展,也在不斷改善中前行。以日韓品牌為例,它們從弱到強,即是由于出口產品受到歐美嚴格法律限制而最終習慣于發(fā)出召回指令,從而倒逼了其質量上升。中國品牌也是如此,沒有企業(yè)的自律,沒有召回的覺悟,就永遠沒有自主汽車的新中國。
- 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等27個部門發(fā)文部署開展2024年全國“質量月”活動(2024-08-21)
- 中國質量檢驗協(xié)會關于轉發(fā)《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“質量月”活動的通知》的函(2024-08-21)
- 市場監(jiān)管總局等27個部門發(fā)布《關于開展2024年全國“質量月”活動的通知》(2024-08-21)
- 質量強國:2024年全國“質量月”活動安排來了(附歷屆活動主題)(2024-08-21)
- 凝聚質量誠信合力 助力質量強國建設——中國質量檢驗協(xié)會組織開展2023年全國“質量月…(2023-09-19)